伊朗五百年 (美)阿巴斯·阿马纳特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2年06月
宗教、地缘、石油、战争、革命,到底谁在左右伊朗的命运?
一本关于伊朗的历史书,作者阿巴斯·阿马纳特兼具本土亲历者与国际学者双重身份:生于伊朗,德黑兰大学毕业,亲历伊斯兰革命等现代史关键事件,现在是耶鲁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伊朗历史上5个王朝的更替,至少3次革命、3次内战、4次外国占领,以及1个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这本书非常厚,1024页,没有大块时间的读者不建议轻易尝试。
伊朗四千年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07月
顾名思义,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著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
波斯札记 穆宏燕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年03月
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波斯文化显得神秘、高远,其实,中国文明与波斯文明在历史上有过密切的交流,琵琶、箜篌、石榴等食物、器物均是由波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唐诗也影响了波斯诗歌。
在这本《波斯札记》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专研波斯文化的学者穆宏燕以明白晓畅的语言介绍了波斯文化的方方面面:历史、社会、诗词传统、审美趣味……
书中的波斯有我们熟悉的一面,即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一面;也有陌生的一面,即受限于语言与地域的隔阂,长期游离于中国读者视野之外的一面。全书深入浅出,配有许多精美的波斯绘画、器物插图,是对波斯丰富的文化宝库进行的一次饶有生趣的概览。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美)阿扎尔·纳菲西 三辉图书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年08月
1995年秋,伊朗学者阿扎尔·纳菲西辞去教职,她挑选了七名学生,邀请她们和自己坚持一场秘密的读书会。每周一次,她们读纳博科夫,读菲茨杰拉德,读亨利·詹姆斯,读简·奥斯汀。
对这些作品中人物与命运的讨论让她和她的学生们越发领悟到自由与自我的意义。她和她的学生们秘密而坚定地反抗着,在政府强制要求女性戴面纱着黑袍的时候,私下悄悄地化妆、涂指甲油,她们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期盼着美好的未来。面纱和黑袍之下,藏的却是她们五彩缤纷的梦。而阅读,则是她们作为个体的最后也是最不能放弃的坚持抗争、追求自由的方式。
纳菲西以清新而富有诗意的笔调,记录这些德黑兰的年轻女性如何阅读这些被伊朗政府列为禁书的西方文学名作。她们个体的生命历程亦证明: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的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自由。
我在伊朗长大 (伊朗)玛赞·莎塔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02月
本书内容是作者从10岁到24岁,即1980年至1994年间的生活记录。这期间,伊朗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随后与邻国伊拉克打了八年战争,大量戴着天堂钥匙的年轻男孩被送到战场上。
作者在1984年14岁时离开伊朗求学奥地利,此时两伊战争正酣。1988年作者回到伊朗,在一度消沉之后,通过国家考试进入大学,1994年毕业后再次离开伊朗。
本书虽是作者十四年间的个人成长史或者说是私人生活小史,但透过一个儿童、以及一个离开祖国四年后又重回伊朗并在那里度过四年大学时光的年轻女孩的眼睛来观察伊朗,对于了解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意识形态国家还是别有一番启示。
伊朗 (英)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1年12月
国人对于伊朗,还是有很多疑问的?
比如,为什么伊朗政府与西方国家一直充满了敌对?伊朗何时、何故转为什叶派国家?伊朗的核计划真是为了拥有核武器吗?哈梅内伊是否是独裁者?究竟是谁在掌管这个国家?
本书一改通常从西方和外交视角落笔的历史写法,立足伊朗本国文明发展历程,通过问答的方式,逐一解释了与伊朗密切相关的那些重要问题的历史根源与演变过程。为世人迅速了解当代伊朗何以如此、何以至此、将何去何从,提供了新的、更丰满的解答。
波斯之剑 (英)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年04月
纳迪尔沙(1736—1747年在位),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建立者,是伊朗早期现代史的核心人物。
本书重现了这样一个非凡、冷酷的军事征服者的故事。他从一个牧羊幼童成长起来,将他的国家从外国占领者手中解放出来,并自立为波斯沙阿。他将18世纪的伊朗从政治崩溃和分裂引导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他收复了之前失去的所有领土,还入侵了莫卧尔帝国,掠夺了印度的无数宝藏。他多次击败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占领了属于现今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并多次威胁要占领巴格达。
但从其成功的顶峰开始,他陷入了精神癫狂的状态,这导致他做出了诸多疯狂和可怕的野蛮举动,对波斯民众、他的朋友甚至他的家人犯下了可怕的暴行,直到最后他死去。
本书参阅了大量的一手史料,是想要了解伊朗历史和纳迪尔沙传奇一生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作品。
欲望德黑兰 (伊朗)玛赞·莎塔碧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8年03月
《欲望德黑兰》的故事发生在伊朗,主要内容为一群女性朋友茶余饭后聊天中的各种故事、奇谈,有发生在朋友、熟人身上的,也有从别人处听来的,都跟恋爱、婚姻问题有关,透过不同出身背景、不同经历的讲述人,折射出传统伊朗社会中,男女地位的变化和形形色色的婚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