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公安工作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公安民警已经成为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其心理压力在公务员工作中更是无可争议地居于榜首。因此,正视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矫治和防范,对进一步促进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疏解公安派出所民警不良心理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公安民警是巩固执政党地位,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忠诚卫士,始终工作于社会矛盾的第一线,民警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影响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因而,切实加强对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保证拥有一支身心健康的公安队伍,对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做好公安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现状
(一)大量警务和非警务工作让民警身心承受“高压”。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繁,社会治安相对复杂,警力严重不足,公安民警长年累月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调查研究显示,公安民警是所有的公务员中工作量最大的群体,一名民警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同级政府部门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由于民警的工作大部分具有突发性特点,不可能像其他公务员一样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因此延时工作、不定时的加班对于警察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普遍。以新桥派出所为例,现新桥派出所有民警7名,其中分局政治处抽调1名,实际在岗民警为6名,每名民警3天值一次班,值班不仅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精神处于紧绷状态,一旦发案所有民警都要参与,同时各岗位民警还要处理日常办公、纠纷调解以及各种维稳任务,民警不值班的时间要办案子、巡逻防控等等,有时一项维稳任务一上就是一整天,其他业务工作只能拖延至次日进行。平均下来,基层民警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左右。
(二)基层派出所民警普遍存在的心理表现。
正是每日面对大量“急、难、险、重、杂”的任务,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民警工作必然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再加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常常面对社会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使得民警普遍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紧张焦虑感严重,易怒、易躁、情绪不稳、自控力差等;二是抑郁、委屈情绪严重,存在“厌战”心理;三是存在自卑心理和自我否定感;四是缺乏安全和归属感。
二、公安派出所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安工作任务繁重,民警身心承受重压。公安工作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强度和高应激的职业,这些职业特点对民警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民警心理健康。据互联网统计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牺牲公安民警年纪最大的60岁,最小的21岁,有的牺牲时才参加公安工作2年不到,50%为猝死。在基层民警牺牲的情况中,因工作压力大,积劳成疾猝死的,占一半以上。很多时候面对工作的重压,基层民警多会感到身心俱疲,甚至会产生易怒、易躁、自控力差等不良情绪,反映到工作上就是心情烦躁、效率低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对待群众冷漠,反映到身体上就是头痛、头晕、自感无力。不良情绪继续发展就会演变为抑郁,如果无法驱除抑郁就有可能出现自杀现象。2016年以来,基层公安民警在单位持配发的公务用枪自杀的事件也多见报端。
(二)职业认同感低,民警权益保障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中矛盾往往推向公安,社会舆论导向更是将民警推向风口浪尖,时常会发生民警被投诉、被媒体炒作等情况。在各类侵权事件中,民警最头痛的是不实投诉。一旦被投诉,民警要接受复杂的调查程序,心理压力巨大。当委屈、压抑不及时疏导,容易形成焦虑、忧郁,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调查显示,执行公务时“总是碰到群众不理解、不合作甚至相冲突情况”的占47.7%。
(三)政治经济待遇得不到有效解决,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公安机关和其他单位相比较,队伍相对庞大,在政治待遇上得到提拔的机会相对较少,要想获得职务晋升更是困难,致使不少民警感到政治前途渺茫。在经济待遇方面,民警的工资增长缓慢,与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工作量、压力、风险和待遇相比,民警付出的努力和辛苦高于他们,收入却相差不大,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尤其当今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年轻民警除了工作任务繁重,更是面临结婚、买房、安家等压力,多重重压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公安民警自身的因素。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警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承担压力时的内心体验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敏感、易受暗示;有的人缺乏自信,不能自我肯定,在受到批评或不被赞许时自我责难;有的人很固执,常常因错误的认识和偏颇的看法产生焦虑,在自我哀怨里不能自拔;有的人不敢正视困难和承担责任,并由此带来与日俱增的焦虑和沮丧;有的人角色转变意识不强,自身定位不准,社会交际能力不高,导致心理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有的人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征,处处追求完美,在横比不平衡、纵比不对等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长此以往,自卑感、失落感等不健康心理也就悄然而生。
三、解决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配置警力资源。公安民警的工作成绩很大程度上是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超常工作方式取得的。超常工作方式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治安形势的长期平稳。应当以规范日常工作机制,推行“大部制”、“大警种”改革,将更多机关民警下沉到基层,调整警力部署和警力投向,将优势警力始终投向基层一线实战单位,以提高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的效能,从而保持社会治安形势的总体平稳。
(二)改善警民关系。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舆论作用,争取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消除多数人对公安民警工作的成见,给予公安民警更多正面的回应与支持,对于正面的事件多宣传报道,对于负面事件要避免媒体报道时出现“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
(三)保障警察切身利益。不断提高民警待遇,让他们生活无后顾之忧;切实落实好警察休假疗养等制度;切实落实公安机关的办公经费,改善警察的工作条件和警务装备;消除民警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后顾之忧,切实保护民警的合法权益,对于阻止民警执行公务要依法处理,对于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要严厉打击,应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民警的执法权、名誉权和健康权等合法权益。
(四)丰富民警业余生活,为民警提供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的渠道。公安机关可投资修建文化俱乐部、健身房、拳击场、射击场等,定期组织旅游、登山、拔河、羽毛球、篮球、足球比赛等多项文体活动,适时把民警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民警在娱乐、锻炼和训练中,缓解紧张情绪,缓解工作压力,使压抑情绪得到有效宣泄,有益身心健康。
(五)开展适当的心理咨询。鼓励民警学习心理学知识,在公安内部成立专门的警察心理咨询机构,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聘请心理学的资深专家,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网站等形式,为有心理问题或困惑的民警提供倾诉场所,及时对民警队伍中存在各种心理失衡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供给民警排除压力和困扰的方法与技巧,增强民警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遂宁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新桥派出所教导员余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