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唐正雄)
最近,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引热议。但近日两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我不是潘金莲》的兴趣:一篇是冯小刚接受记者采访的谈话;另一篇是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一次讲话,连续发出“五问为什么”矛头直指干部作风。笔者长期在政法部门工作,耳闻目睹许多类似事件,我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下决心,拿出勇气解决问题。影片揭示的一些问题根源,值得深思。看罢影片也有感想二三。
感想之一:不要忽视老百姓的小事。影片中李雪莲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证明她离婚是假的。站在各级领导们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件小事,但对一个好强、朴实的农村妇女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如果不把问题说清楚,她就无法在世上活着。各级干部能不能换位思考,从老百姓层面想一想。十几年来,李雪莲已经走出上访的经验,影片中李雪莲有一段台词说得好“中央要开人代会了,你们领导就都来了,人代会一结束,我的问题还不是一样没人管”,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这方面花功夫下力气?管好老百姓的小事也许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感想之二:政法部门不能就案办案。法院能不能从就案办案的机械模式中跳出来,认真分析原因,化解矛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都说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李雪莲一案中,可以看出一连串的问题都出自于法院的审判没能维护这个公平正义。法庭程序没有错,法律条款引用也没有错,但审结的内容却让李雪莲感到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公平正义基层法官解决不了,法院院长又不管,法院推检察院。法院是老百姓说理的地方,法院都管不了你让老百姓还到哪里说去?所以,上访是被逼的。
感想之三:“担当”是各级干部要补的课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如何为民做主,做起来可能很难。李雪莲拦下县长的车,县长不敢承认他是县长,谎称是县长秘书,一溜烟跑了。县长为什么不能担当起来,听老百姓诉说冤情?剧中所有官员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不让李雪莲到北京上访。当地派出4名干部24小时不间断的在家守候,路上又有多路人马设防。一旦李雪莲“进京”就会有官员“帽子”不保。各路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想尽一切办法围、追、堵、截。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保位置”,难道“担当意识”这课不该补上吗?(作者单位:资阳市委政法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