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法治理想守护公平正义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法官”
开栏语
我国有3100多个基层法院、16万多基层法官,他们身处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第一线。多年来,广大法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定分止争,为维护一方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今天起,本报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推出“法治中国行·法官故事”专栏,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基层法官的感人事迹和精彩故事,展现基层法官坚守为民情怀,坚持公正司法的精神风貌,展示人民法院全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良好形象。
在追求法治理想的道路上,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金色天平下,有一群默默的耕耘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人民法官”。
近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人民法院中心工作,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数据显示:2015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951.1万件,审结、执结1671.4万件,结案标的额4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4.7%、21.1%和54.5%。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002.9万件,同比上升18.94%;结案803.8万件,上升25.42%;结案率为61.14%,上升4.21个百分点。
这一切,都离不开全体法官的努力和奉献。
胸佩国徽,代表国家和法律﹔肩扛天平,捍卫公平与正义﹔身着法袍,担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就是人民法官——
他们身处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一线,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职,迎难而上,以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体现出人民法官的职责和担当,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他们的故事流传在中华大地上,他们的事迹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间,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捍卫着法律的理想,实践着一名公平正义守护者的誓言。
他们手中的法槌起落,他们桌上的案卷堆积,一次次的铁案封尘,没有掌声,没有鲜花,也无人喝彩。但是,人民牢记住了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们留下了矢志前行的足迹,为法治中国谱写了一曲华丽的乐章。
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被誉为“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灯者和前行者”,他的不幸离世,震动了整个中国法律界,也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被称之为“邹碧华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了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党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邹碧华同志被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党员干部学习的9位重大先进典型之一。
黄志丽,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是老百姓口中的“知心法官”。从事民事审判工作14年来,她先后审结民商事案件5199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撤销改判,无一申诉信访,无一投诉举报。她创新多元调解方式,以法官的亲和消弭当事人隔阂,使“黄志丽法官工作室”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小法院”。
郭兴利,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开封人民法庭庭长,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背篼法官”。他23年如一日扎根山区,用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巡回办案,足迹遍及辖区的山山水水,所办理的3000余件案件无一改判、信访、投诉和不廉举报。
才让旺杰,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被称为“草原法治梦的践行者”,他既精通藏汉双语,又通晓法律,因此深得藏族群众信赖。多年来,他用藏汉双语帮助当地藏族农牧民群众解开了不少心结,办了很多实事,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朱正栩,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兼闹店人民法庭庭长,被群众亲切称为“知心庭长”。参加工作18年来,朱正栩始终坚持秉公办案,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办好案件并减轻群众负担,她常年奔波在各乡镇间,大量开展巡回审判、假日法庭等。2013年,她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马彩云,原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人民法庭审判员,是基层法官的杰出代表,也是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2016年2月26日晚,为避免群众受到伤害,她勇斗持枪行凶歹徒,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8岁。
连春祥、孙长华、杨菁……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叙说不尽,在法治中国的康庄大道上,法官二字所赋予的责任,让他们兢兢业业,肩负着法治使命,怀揣着法律信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奉献着他们力所能及的力量。
近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加强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法院文化建设,针对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化、司法改革带来队伍思想波动等实际情况,强化先进典型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激励作用,激励引导干警坚定法治信仰,忠诚司法事业。
将法律的公平正义传递给每一个人,让所有人的心中都树起对法治的尊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孜孜追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彰显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正能量”,这就是追求精彩的人民法官,这就是精彩纷呈的法官故事。(蔡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