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她经济并不宽裕,却在十六年中不间断地帮助着贫困群众;尽管她工作琐碎,却心系群众,搭起了警民关系的新桥梁,她就是陈国淑,现任蓬溪县公安局芝溪派出所教导员,当地人都称她是“花木兰”。
她视困难群众如“亲人”
2014年2月,陈国淑和同事们前往荷叶乡茶园村开展“走基层”活动。偶然间,陈国淑走进了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发现一位个子矮小、衣衫褴褛的老人住在里面,屋内只有一张方桌和一张简陋的木床。面对家徒四壁的房屋和面容瘦削的老人,陈国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大爷,你赶快穿些衣服吧,这么冷的天不要着凉了。”她迅速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询问老人的基本情况。交谈结束后,陈国淑当即决定帮助老人修缮房屋。
回到蓬溪县城,她便请来当地一位泥水工,将老人的房屋进行了系统修缮。如今,陈国淑经常会抽时间去看望老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老人送去猪肉、大米等生活用品。
多年来,陈国淑始终本着农家女儿的质朴与善良,与群众真情交流,给群众倾心帮助,在许多群众眼里她是真正的“贴心人”,在一些困难群众眼里,她比亲人还亲。
她是辍学孩子的“警察妈妈”
2014年3月,陈国淑来到大石镇中学开展法制教育宣讲。期间,一名独自坐在教室窗边满面愁容的女孩引起了她的注意。
“同学,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陈国淑走到女孩身边坐下,与她拉家常、谈成长,终于叩开女孩的心扉。女孩叫小敏,是蓬溪县大石镇广安村人,父亲患有严重癫痫病,母亲多年前已远走他方,父女俩相依为命,仅靠政府救助和亲戚接济勉强度日,不堪重负的家庭再也无力供小敏继续读书,准备让她辍学。
得知情况后,陈国淑一边鼓励小敏,一边向大石镇政府反映,争取将小敏家纳入低保,并带头组织大石派出所民警为小敏捐款。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敏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十多年来,陈国淑帮助20余名辍学少年重返课堂,这些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警察妈妈”。
她是“问题少年”的“灯塔”
“很多青少年都是因为一时冲动犯下错,但他们的本质却并不坏,坏的是一时的贪婪和隐隐作祟的心理。”从警以来,陈国淑始终相信,人总会有变好的一天。
蓬溪县常乐镇16岁的小何,因犯抢劫罪被判刑三年,陈国淑经常通过书信鼓励他重新做人;蓬溪县赤城镇15岁的小胡,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一年,陈国淑经常到看守所去看他、开导他,并送去衣物用品……
“未成年人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特别是留守儿童,常常因为繁琐之事而一时冲动,所以一定要提前介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010年3月,在陈国淑的积极倡导下,蓬溪县金桥乡明德小学建立了第一家留守儿童辅导站,通过开展以案说法、法律教育、安全常识普及等,引导留守儿童增强自我保护和识别犯罪的能力。
多年来,陈国淑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默默地帮助着那些急需帮助的人,她将别人的渴盼和需求融入进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融入了自己的生命。
(记者 吕苗) |